查看原文
其他

观察 | 新局势下的中欧合作:中东欧国家如何成为对华“桥头堡”?

每经记者 自贸试验区报道 2019-07-01

中美贸易关系紧绷。继500亿美元征税清单后,美国又威胁追加制定2000亿美元。中国商务部回应称,无论美方态度如何变化,中方都将坦然应对。

 

在此背景下,多个声音指出中国需更加积极地寻求破解之道。一种可能的做法是,推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形成,将目光更多投向美国以外的市场,比如潜力巨大的中东欧地区。

图片出处:摄图网


正所谓“东方不亮西方亮”。在6月初召开的第三次中国-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上,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一步确认将扩大16+1框架下合作的共识,并提出电子商务、服务贸易合作倡议。

 

受益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位于亚欧大陆中间地带的中东欧国家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的“高光”时期。作为连接世界两大经济活跃地区的“纽带”,中东欧国家调整战略地位已成趋势。通过打造“桥头堡”,它们期望成为中国同欧洲贸易中的关键一环。

 

一周前,在成都开展的16+1电子商务发展会议上,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接受了自贸试验区报道(公众号ID:zmsyqbd)的采访。在新的定位下,中东欧国家将如何推进对华合作?

新定位

据中国-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参赞崔志民介绍,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从2010年的439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近700亿美元,去年双方贸易同比增长了15.9%,特别是中方同16国进口额同比增长24%。同期,中国企业对16国累计投资额从30亿美元增长至近百亿美元,包括匈塞铁路、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。

 

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中东欧的合作潜力,而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同样如此——位于欧洲距中国最近的区域,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地理关系天然靠近,也由此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一经提出,这些国家以重塑地缘关系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渴望亦被点燃。

 

此前,匈牙利提出“向东开放”经济政策、捷克欲打造“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金融中心”……在这些中东欧大国“珠玉”面前,更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身,从原来的欧洲枢纽向中欧合作“桥头堡”迈进。此次论坛主宾国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、拉脱维亚、爱沙尼亚亦提出类似的定位,期望加码对华合作。

 

如何实现这种身份的转换?发挥原有欧洲物流枢纽的优势,是三国现阶段共同发力的方向。

 

据立陶宛驻华大使伊娜·马邱罗尼塔介绍,在立陶宛,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欧洲国家中均名列前茅;爱沙尼亚驻华大使高马腾则指出,爱沙尼亚已成为欧洲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。进一步激发物流业的活力,向外寻求新的市场已势在必行。

爱沙尼亚驻华大使高马腾


在接受采访时,三国均锁定尚未在其开通站点的中欧班列。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交通运输官员思博曾指出,除地理因素外,由于拉脱维亚与俄罗斯的铁路轨距一致,若将其作为集散中心,中欧班列将能够减少转轨次数,与现已开通的班列相比更为便捷。同时,其拥有的波罗的海里加港还可推动搭建水陆联运通道。

 

而对于近年来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立陶宛来说,其“连接纽带”的功能还可被附加更多作用。如马邱罗尼塔所说,其可成为中国金融机构进入欧盟国家、以及企业在欧盟国家办理金融业务的“便利通道”。

 

“在立陶宛,大概80%的公司都已经拿到了银行的执照,且银行执照审批与发放比其他的欧盟国家相对更短。”她说,“作为欧盟国家之一,立陶宛的银行在欧盟享有许多统一政策,可以说,拿到立陶宛的执照就相当于拿到了欧盟的执照。我们知道,许多有志于欧盟开展业务的公司通常会遇到非常繁琐的金融流程,立陶宛的政策可以让他们出海更为高效。”

新经济

当然,设施联通只是第一步。对于经济体量普遍较小的中东欧国家而言,更重要的是,要通过与华合作突破发展瓶颈,推动更多双向投资。

 

马邱罗尼塔注意到,虽然中国从国家到企业层面在许多国家布局了大量投资,但对立陶宛,投资仍然有非常明显的逆差——更多资本从立陶宛投向中国。在她看来,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,立陶宛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仍略显陌生,增进了解十分必要。

 

“在中国人心目中,立陶宛的农产品很具代表性。我们的蜂蜜、琥珀、烈酒、菌类世界知名。但我们的光学产业、特别是激光技术已被运用到许多大型公司的精密仪器生产上,此外,我们在生物技术方面同样有很多突破。近期的一项权威的行业排名中,立陶宛全球排名第16位,我们的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速达21%-25%。”她说,“这涉及到基因工程、制药工程等方方面面,我们与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。”

 

农业大国波兰同样期望与中国扩大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。一个例子是,去年,5家波兰涉及耐水耐污垢材料、生物再生霜等技术的高新技术赴成都参展,成为在食品贸易外又一合作可能的增长点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波兰与立陶宛在引资方面的新动作亦十分类似——立陶宛在全国建立了7个自由经济区,据马球罗尼亚介绍,区内将有很大的税收优惠、并能为企业提供超过80年的激励机制;而在波兰,类似的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境范围内的计划已被提上日程。

 

此前有媒体统计,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近年来双边贸易中,机电产品一直占据最高份额,而结构调整正在持续发生。

 

而对于不断上升为新型区域性枢纽的中东欧国家而言,关于电子商务的合作计划已被纳入新一轮合作框架当中。此次在成都举行的会议正是该议题的延续,对于不少国家,电子商务的合作恰逢其时。

 

一个例子是,首都塔林被称为“欧洲硅谷”的爱沙尼亚,其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已十分显著。据高马腾介绍,其推出的“电子居留计划”,可允许其他国家的居民以此在爱沙尼亚运营公司和开展全球业务。“我们已经有50家中国电子居民设立的爱沙尼亚公司。”他说,“爱沙尼亚有蓬勃的创业生态和诱人的投资条件,是欧洲最具创新精神的地区之一,希望更多中国投资者前来推广电子商务”。


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

更多精彩内容:

观察 | 中国的反击:道义与利益之战

动向 | 广州开年划重点: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建自由港

观察 | “2017统计公报”出炉,自贸区在对外经济上的贡献有多大?

观察 | 四专家论剑:首批自由贸易港将花落谁家?


本文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原创文章,

欢迎转发、分享、点赞支持……

特别声明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